近日,深圳大學范滇元院士、張晗教授團隊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影響因子38.618,中科院JCR 1區(qū),TOP期刊)上發(fā)表了題為 《Omnipotent phosphorene: a next-generation, two-dimensional nanoplatform for multidisciplinary biomedical applications》的綜述性學術論文(DOI: 10.1039/C8CS00342D)。深圳大學仇萌博士是第一作者,張晗教授和高麗大學Jong Seung Kim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二維磷烯,作為二維材料家族的新成員,具有可調節(jié)直接帶隙和高載流子遷移率等優(yōu)異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以及優(yōu)良的生物相容性等優(yōu)勢,因而有望成為下一代多功能診療平臺在生物醫(yī)藥領域扮演重要角色。二維磷烯可調節(jié)的直接帶隙賦予了其超高的消光系數和光熱轉化效率,使其不僅成為一種新型高效的光熱治療敏化劑,同時也是一種性能優(yōu)異的光聲成像對比劑,由于具有更佳的靈敏度、空間分辨率,因而在疾病診斷方面相比傳統(tǒng)成像對比劑更勝一籌,可以更高效的進行成像引導治療;并且磷烯獨特的晶體結構可以將所吸收光輻射的能量高效地轉移給氧氣分子并產生具有強氧化性的單線態(tài)氧,通過破壞癌細胞的細胞膜和DNA等誘導癌細胞凋亡,因此在光動力治療方面大顯身手;二維磷烯的層狀褶皺的晶體結構使其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積,可用于抗癌藥物、生物活性分子和熒光團的高效負載,并可通過近紅外光調制實現(xiàn)藥物的精準釋放。更為重要的是,二維磷烯的極佳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使其成為最有臨床應用潛力的多功能納米醫(yī)學平臺。由于二維磷烯獨特的優(yōu)勢,及其在生物醫(yī)藥領域展現(xiàn)出有巨大的潛在價值。本課題組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系統(tǒng)總結了黑磷的發(fā)現(xiàn)發(fā)展、物化特性和制備方法,并詳細介紹了基于黑磷材料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等生物醫(yī)學應用的最新進展,并在最后討論了二維磷烯的材料設計與構建的基本策略,展望了二維磷烯在多模式聯(lián)合治療、基因治療、免疫治療和神經性退行性疾病等方面潛在的生物醫(yī)學應用,以及他們在臨床轉化應用中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深圳市孔雀團隊、深圳市黑磷光電技術工程實驗室、深圳市重點科技項目、中國博士后基金等多項基金的支持。
論文鏈接: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8/cs/c8cs00342d#!divAbstract